分页: 7/1199 第一页 上页 2 3 4 5 6 7 8 9 10 11 下页 最后页 [ 显示模式: 摘要 | 列表 ]
Feb 24
有位云游四方的士人,借住在万柳堂。

在夏天,他门上挂着湘妃竹帘,室内摆着香榧木几,案上陈列着七八方古砚,十多件古代玉器、铜器、瓷器,还有十多种古书册和古画卷,其他诸如笔床、水注、酒盏、茶瓯、纸扇、棕拂之类的器物,也都极其精致。他室内墙壁上张贴的也都是名人字画。

每天焚香,他都安静地坐着弹琴,琴声响亮,看上去就和神仙一样。
Tags: ,
Feb 24
简介: 梦里男人的声音,一直在陆平膨胀的脑袋里回荡着,与他妻子昨晚通话时,电话那头不小心传来的男人讥笑声,混为一体。 而他妻子却在电话里告诉他,她在女同学家里了,没有男人,因为同学聚会结束后被女同学拉扯到家里玩的,让他不用担心,明早就回来。 陆平半夜里又打了几次电话,电话却一直关机,手机不可能没电,因为出去时陆平特意帮她手机充满了电的。 陆平再也睡不着了,走到大厅喝了一杯凉水。
Tags:
Feb 23
其中表达了对于人生不同境遇和心理耐受力的深刻洞察,阐明了在不同生活境况下,真正的修养和智慧如何体现。

    人生耐贫贱易,耐富贵难:这一句指出,贫穷和困苦虽然令人痛苦,但它们也可以促使人更加坚韧、勤奋、奋发。然而,富贵的生活往往让人放松,容易产生骄傲和懒散,维持其平衡和清醒反而是一个考验。
Feb 23
河间县有一户世家,某天屋上忽然有十几只乌鸦出现,哀鸣盘旋,声音很是悲凉,好像是在叫“可惜!可惜!”

家人都知道这不是好兆头,但又不知道这预示什么祸事。

几天后,他们才知是儿子卖掉了房宅以偿还赌债。
Tags: ,
Feb 22
一个人立身处世,不必担心出身贫贱,只要能忠诚、诚实、稳重、行事一丝不苟,做事没有丝毫草率,最终就会成为别人仰望和尊敬的人。

这段话强调了品德和行为的重要性,而不仅仅是出身或财富:

    立身不嫌家世贫贱:一个人的出身不应成为限制他发展的障碍,贫贱的家世并不妨碍个人的成长和成就。强调了人应该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品德来成就自己,而非依赖家庭背景。
Feb 22
干宝的《搜神记》记载马势妻子蒋氏的事情,就是现今所谓的走无常。

武清王庆垞曹家,有个老仆妇正好充任这个差使。

先母太夫人曾经问起,阴司难道还缺乏鬼卒,为什么还需要你们这样的人。
Feb 21
读书不论个人的天资如何高低,最重要的是能够勤奋学习和善于提问。如果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不断思考每一件事的背后原理,终究有一天会达到理解其中的道理和规律的时刻。

这段话强调了勤学和好问的重要性:
Feb 21
从前有一个官宦子弟,家财万贯。

一些无赖就假装与他亲近,引诱他到青楼妓院玩乐冶游,喝酒赌博,迷恋歌舞。

没几年,官宦子弟竟然穷得揭不开锅,病饿而死了。
Tags: ,
Feb 20
    这段话的大意可以理解为:

    “贫者可以自兴”:即使处于贫困的境地,一个人依然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品德和智慧,努力创造机会,最终走向富贵和成功。贫困并不是束缚个人发展的绝对障碍,关键在于个人的态度、行为和追求。
Feb 20
陈竹吟和朱青雷同游长椿寺,在卖书画的地方看见一卷正楷大字写的条幅:

“梅子流酸溅齿牙,
芭蕉分绿上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
闲看儿童捉柳花。”
Tags: ,
Feb 19
    表达了对读书与人生修养的深刻看法。

    “读书不下苦功,妄想显荣,岂有此理?”:这句话意思是,若不通过苦读和扎实的努力,想要获得显赫的荣誉,这怎么可能实现呢?它提醒人们,任何成就都需要付出实际的努力和心血,尤其是学问和事业上的成功,绝非一蹴而就,无法依靠空想和投机取巧。真正的成就来源于持续的努力和坚持,而不是依赖于投机心理。
Feb 19
陈竹吟曾经在一个富人家教书。

这家有一个小女奴听说她母亲在沿街乞讨,快饿死了,就暗地里偷了三千钱给母亲用。

结果这事被同伴们告发,主人把她打得死去活来。
Tags: ,
Feb 18
    是对于道理和心境的深刻阐述,体现了作者对人生、修养和心态的理解。

    “道本足于身,切实求来,则常若不足矣。”:这句话意思是,道理本来就存在于自身,若是切实去追求,反而常常会觉得不足。这提醒我们,真正的智慧与道理并不外求,它已经蕴藏在我们每个人的内心和生活中。过度的追求外在的东西或者不断寻求更多的知识、技巧,往往会让人感到永远不满足。而如果我们能从内心去体悟并践行道理,就能感受到足够的满足和智慧。
Feb 18
钱塘人陈乾纬说:

过去他与几位朋友到西湖深处泛舟,秋雨初晴,登上寺楼向远方眺望。

一位朋友偶尔吟诵出诗句“举世尽从忙里老,谁人肯向死前休”,众人都不由慨叹起来。
Tags: ,
Feb 17
   它们都是深刻的智慧名句,阐述了为人处事和学习的道理。

    “地无馀利,人无馀力,是种田两句要言。”:这句话意思是,土地没有剩余的利益可供人类利用,人类也没有多余的精力可以浪费。它强调了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的精力的有限性,提醒人们要珍惜时间和资源,不要贪图过多,要集中精力做好眼前的事。这不仅适用于农业,也适用于所有人类活动,强调了专注与节制的重要性。
分页: 7/1199 第一页 上页 2 3 4 5 6 7 8 9 10 11 下页 最后页 [ 显示模式: 摘要 | 列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