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页: 36/49 第一页 上页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下页 最后页 [ 显示模式: 摘要 | 列表 ]
Nov 1
就天性而言,无论是父子兄弟以及天地万物,皆是一体存在,那有一种物体与我相异,能有此观点则心性形体清楚分辨。就外在而言,不论功名富贵,还是身体四肢皆是躯壳,皆非我所有,有此观点,则世俗的欲念不会存在。

总的来说,这段话提醒人们要超越表面的自我和外物,以更高的境界去认识和理解自我与世界的关系,从而获得内心的广阔和宁静。这种思想不仅具有哲学上的深度,也对个人的精神修养和生活态度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Oct 31
有功于人民称为功,有可让人效法的美行称为名,有学问才为富,有廉耻就为贵,此即所谓功名富贵。无所求称为道,无欲念称为德,没有世俗的恶习称为文,处事有原则称为章,此即所谓的道德文章。

这段话从两个维度来定义人的价值:一方面是世俗的功名富贵,另一方面是更高层次的道德文章。它提示我们在追求外在成就和声誉的同时,不要忽视内在的道德修养和精神境界。

追求功名富贵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内心的修炼,即道德文章。只有当一个人兼具外在成就和内在修养时,才能真正达到人生的圆满和高度。这种思想不仅是个人修身的指南,也为社会树立了道德的标准。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Oct 30
困苦受辱不值得忧虑,而自取困辱才值得忧虑。荣耀利益不是真正的快乐,忘掉荣耀利益才是真正的快乐。

这段话强调了心态的重要性,指出困境和屈辱不是忧愁的直接原因,荣誉和利益也不是快乐的直接来源。我们对这些外在事物的态度和反应,才是真正决定我们是否感到忧愁或快乐的关键。通过调整我们的心态,不被困境和屈辱所困扰,不为荣誉和利益所迷惑,我们才能达到内心的平静和满足,从而获得真正的快乐。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Oct 29
热闹荣华的光景,过后即生空虚凄凉;而清淡脱俗的作为,才能历久而更有意味。

这段话通过对比两种不同的生活状态,传达了对内心平和和简单生活的赞美。热闹荣华虽然在短期内可能带来感官上的愉悦,但过后往往让人感到空虚和凄凉。而清真冷淡的生活方式,虽然看似平淡无奇,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能够让人感受到更多的深意和美好。

这种思想提醒我们,在追求物质和外在成就的同时,不要忽视内心的宁静和纯真。只有当我们找到内心的平衡和满足,才能真正体验到生活的意义和美好。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Oct 28
这世上还有没阅读过的书,但没有不可对人说的事。

整个句子传达了一种全面的自信和坦诚的态度。一方面,强调了自己在学识上的广博和自信,另一方面,也表达了自己在为人处事上的坦荡和透明。这种思想体现了一种积极向上、开放自信的人生态度。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Oct 27
用心最重要的是光明坦诚,外表最重要的是要正直沉稳,说话最重要的是要简洁真诚。

这是一段关于修养和行为准则的表述,强调了心境、容貌和言语的重要性,并提出了相应的标准和要求。这些准则突出了内外修养和人际交往中的重要素质,指导人们如何树立良好的品德和形象,以及如何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往。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Oct 26
不要说不利于身心的话,不要做不利于身心的事,不要接近不利于身心的人,不要进入不利于身心的境界,不要看不利于身心的书。

这些准则为个人的言行举止、社交圈子、生活环境和阅读选择提供了明确的方向,旨在帮助人们避开对身心无益的因素,追求更加健康、积极和有意义的生活。通过遵循这些原则,可以更好地维护和提升自己的身心健康,达到全面发展的目标。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Oct 25
一生不学习,一整天闲过,一件事无成,这是人生三件最可惜的事。

通过这句话,我们被提醒要注重学习、珍惜时间和保持身心健康,以充实和丰富自己的人生。只有在这些方面都取得平衡和进步,才能真正实现全面的成长和幸福。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Oct 24
君子心中常常体会到的不是人情而是天理;君子口中所常说的不是人伦世故而是世间法理;君子常有的行为不是规矩而是行为的原则。

这段话整体上强调了君子的高尚品质和崇高追求。他们不仅在思想上超越了世俗的情感,在言谈上关注公共道德和教育,在行为上遵循严格的道德准则,从而实现自身的高尚人格。这种描述展现了君子的品格和道德修养,是对理想人格的一种高度概括。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Oct 23
不要将失败归罪于天地阴阳的变化,一切都应责怪自身;不要对世人对我的赞叹有过高的奢望,一切都应求诸自身。

整个句子传达了一种强调自我责任和内在反省的哲学观点。它呼吁人们面对困境或失败时,首先应检讨自己的行为和决策,而不是归咎于外界或他人。同时,它也劝告人们不要对外界抱有不切实际的期望,而要通过自我努力来寻求问题的解决之道。这种思想在许多哲学和伦理体系中都有体现,是一种积极进取、注重自我发展的生活态度。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Oct 22
除了严于自责之外,没有胜过别人的方法;除了自强不息之外,没有超过别人的方法。

这两句话传达了一个重要的哲学观点:真正的胜利和成功源于自我反省和自我提升。通过不断地自责和自强,人们可以不断改进自己,从而在竞争中脱颖而出。这种理念强调了个人的主动性和内在动力,提醒人们成功的关键在于自身的努力和坚持,而不是依赖外界或他人。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Oct 21
家中的事情,尽可外传,就可了解君子的家法是如何的端正无瑕;亲近的人,都恭敬谨肃,就可了解君子对自身要求多么严格正派。

整体来看,这段话强调了从家庭管理和亲近之人的态度两个角度来判断一个人的修养和品德。一个家庭如果内部事务处理得当,并且值得外人传扬,说明这个家庭有良好的家规。而一个人如果能得到身边亲近之人的尊敬,说明他个人具有高尚的品德。通过这些标准,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评判一个家庭和个人的道德素质和行为规范。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Oct 20
听不到门内嬉笑怒骂,可知这家治理严明;座右题全写着格言名句,能知此人志趣高雅。

整体来看,这段话通过家庭环境和个人的阅读习惯来表现一个人的品德和修养。一个家庭和谐有序,不常有嬉闹和争吵,说明家庭教育良好,有规矩。而一个人喜欢在身边摆放好书和格言,表明他重视知识和自我提高,有高尚的志趣和追求。通过这些细节,可以更好地了解一个家庭的家风以及一个人的品德和兴趣。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Oct 19
对待妻室子女和仆人,应说话谨慎稳重,日常饮食起居生活中,要随时检点言行。

整体来看,这段话强调了在日常生活中,无论是与家庭成员相处还是在个人起居方面,都应注意言行举止,保持自我约束和修养。通过在细微之处的谨慎和自律,可以更好地展现个人的品德修养,并为周围的人树立良好的榜样。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Oct 18
与人谈话时尽可以嘴下积德,与妻子儿女融洽相处也是修身养性的好机会。

整体来看,这段话指出了在日常生活中,语言和家庭关系都是修身养性的关键方面。通过谨慎使用言辞,可以积累德行;通过在家庭中的良好表现,可以提升自我修养。这两者都是培养和展示品德的重要途径,在细微之处的努力能够造就更高尚的人格。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分页: 36/49 第一页 上页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下页 最后页 [ 显示模式: 摘要 | 列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