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页: 35/49 第一页 上页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下页 最后页 [ 显示模式: 摘要 | 列表 ]
Nov 16
一言一行,效法古代圣贤,就会道德长进;功名利禄,听任天命安排,就会心意闲适;因果报应,考虑子孙福祸,就会办事公正;饮食之事,考虑多食致病,就会俭朴节省。

这些态度和智慧都是对于人生、社会和价值观的一种深刻思考和总结,提醒人们在面对各种境遇时,如何以一种平和从容的心态去面对。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Nov 15
最大的安逸,就是知足乐和;最大的危险,就是多言致祸;最为可贵的,就是无欲无求;最为卑贱的,就是贪欲过多;最大的快乐,就是乐善好施;最大的痛悔,就是贪图钱财;最大的长处,就是足智多谋;最大的短处,就是自负自矜;最大的聪明,就是体察天功,最大的昏暗,就是不明征兆。

这是一段非常有哲理的话,意思大概是要告诉人们知足常乐,不要贪得无厌,要善良宽容,不要自以为是,要虚心学习,不要愚昧无知。这些都是很重要的人生道理。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Nov 14
能够知足的人,上天不会让他陷于贫寒;能够忍辱的人,上天不会让他遭受灾祸;能够无欲无求的人,上天不会让他沦于卑贱;能够放浪形骸之外的人,上天不会让他困病;能够不贪生怕死的人,上天不会让他死去;能够随遇而安的人,上天不会让他坎坷困顿;能够造就人材的人,上天不会让他一生孤苦;能够用生命造福天下后世的人,上天不会让他失去后嗣。

这些道理教导人们如何通过调整心态和行为,来面对和超越生活中的各种困难和挑战。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Nov 13
上天安排我福分浅薄,我就培养高尚道德去迎接;上天安排我身体劳顿,我就修炼精神安逸去弥补;上天安排我遭遇艰危,我就努力实现政治理想去通达;上天安排我境况困苦,我就力求精神愉快去疏导。

这段话教导我们,在面对命运带来的各种考验和挑战时,应该注重自身内在的修养和心态调整,通过德行、心灵的平静、道义和精神的愉悦来平衡和应对外界的不利条件。这种态度不仅能帮助我们更好地面对生活中的困难,也能提升我们的整体人生境界。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Nov 12
人生的吉福与凶祸,是上天主宰的;名声的毁誉和予夺,是别人操持的;自身的言行和道德,才是由我决定的。

整体来看,这段话提醒人们要清楚地认识到哪些方面是自己可以控制的,哪些方面是不由自己掌控的。在面对命运和外界评价时,最重要的是做好自己,坚守自己的行为准则和道德操守。通过这种方式,即使无法改变外界的情况,也能保持内心的平静和坚定。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Nov 11
想要得富贵福泽,这要看天意,由不得自己;要想成为贤人君子,主要靠自己,由不得天意。

整体来看,这段话告诉我们,虽然外在的物质财富和福气可能受限于命运,但内在的道德修养和人格发展则完全在于个人的选择和努力。换句话说,尽管外界环境和命运不可控,但我们仍然可以通过自身的修行和自律,成为一个道德高尚、品行端正的人。这种内在的成长和修养是任何外在力量都无法剥夺的,也是最为重要和有价值的。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Nov 10
富裕的人以舍得施贫为美德,贫穷的人以无所欲求为美德,显贵的人以平易近人为美德,平凡的人以无视权势为美德。

整体来看,这段话告诉我们,无论身处何种经济状况或社会地位,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自己的行为和态度来体现德行。富人可以通过施舍展现仁爱,贫者可以通过自立展现自尊,贵者可以通过谦逊展现高尚,贱者可以通过平和心态展现坚韧。这种德行超越了外在环境,体现了内在的修养和品格。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Nov 9
爱护自己的体面不如注重廉耻;求医用药不如善养性情;结党营私不如昭示信义;作威作福不如诚恳笃实;过多的夸夸其谈不如谨小慎微;巧取声名不如矫正自己心念;恣意于奢侈恣逸,不如从名教中自取其乐;安置田宅不如给儿孙多施家教。

这段文字整体强调了道德修养和精神品质的重要性,认为内在的美德比外在的财富和权势更为珍贵。这种价值观倡导人们注重内心的修炼和道德的提升,从而获得真正的幸福和成就。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Nov 8
行为恭敬,待人宽厚,处事平和,心意正直,学圣贤之道,选择良友以求有益身心,改进缺点以求完满。

体来说,这段文字强调了个人修养的重要性,倡导自律、自省、和善待人,同时要有选择地交友,并且不断改正自身不足,以实现自我完善。这些原则对于个人的成长和与他人的良好关系都有深刻的指导意义。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Nov 7
恭敬乃是处事圆满的根源,谨慎则是保全自身的关键。

这两种态度不仅有助于个人的修养和成长,还能确保在社会交往和职业发展中取得更好的效果。简而言之,恭敬和谨慎是做人处事的基本原则。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Nov 6
度量要大如海能容纳一切,如春风润育万物;待人接物如行云流水般清白,情操像青天白日般光明,威仪如丹凤呈祥,言论如敲金石般响亮,持身如玉洁冰清般纯洁,胸襟抱负有如和风明月般和蔼,气概则如泰山般崇高。

总的来说,这段文字通过一系列比喻生动地刻画了君子的完美品格,表达了对理想人格的高度赞美和向往。这些品质不仅是个人修养的目标,也是社会行为的规范,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德行和品格的重视。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Nov 5
海天之宽阔任鱼鸟飞跃,不是大丈夫不会有此度量;千尺高山上振衣,万里长流中洗足,大丈夫要有这般的气节;珍珠埋藏在水泽中,依然散发迷人的光彩;美玉藏在山石间,也能含蓄地显现出光辉。大丈夫的内蕴也要如此这般;明月升到梧桐树上,清风拂过杨柳枝头,这种宁静高远的情怀,只有大丈夫才能拥有。

总结来说,这段文字通过优美的比喻和意境表达了对理想中大丈夫形象的向往和赞美。大丈夫不仅要有宽广的度量和坚定的气节,还要有深厚的内涵和高远的襟怀。这些品质不仅是个人修养的目标,也是社会行为的规范,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德行和品格的重视。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Nov 4
不居高位,身处乡野也不能看轻自己,而即使在殿堂之中做大官,也不能狂妄自大,刚愎自用。

这段文字强调了在不同境遇中的心理调适。在低处时不妄自菲薄,在高处时不狂妄自大,这是对个人修养的一种要求。无论身处何种环境,都要保持一种平衡的心态,既不妄自尊大,也不妄自菲薄。这种处世哲学有助于个人在变幻的境遇中保持内心的稳定和平和,有助于个人成长和社会和谐。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Nov 3
只因为一时有庸俗的念头产生,那么这一生的做事皆错;只用俗眼观人,而一生从没有认清朋友与敌人。

这句话提醒人们要超脱俗气的思维定式,不被俗世间琐事所左右,要用清晰的眼睛看待世界,不被表面现象所迷惑。只有抛开俗念头,用纯净的心灵去观察和认识世界,才能避免因误解而造成的一生遗憾。这句话的警示意义在于提醒人们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和纯净的眼睛,不被俗世迷惑,不被俗念误导,以免走入错误的人生轨迹。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Nov 2
没有不正念头,没有不规矩的动作,不乱说话,所以君子的一切行为都要对人对已诚。不骗自己,不骗别人,不骗上天,君子独处时益加谨慎。不愧父母、兄弟、妻子、君子对家庭要负起责任。不负国家所托,不愧对百姓的期望,不辜负自己所学,君子所以致力于社会的责任。

这段话展现了儒家思想中的伦理道德观,提出了对个人修养、品德要求和社会责任的规范,对于引导人们修身立德,履行社会责任具有积极的教育意义。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分页: 35/49 第一页 上页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下页 最后页 [ 显示模式: 摘要 | 列表 ]